> 教育经验 > 山下兰芽短浸溪全诗体裁

山下兰芽短浸溪全诗体裁

山下兰芽短浸溪全诗体裁

浣溪沙的体裁是词(也可以说是宋词),浣溪沙是词牌名。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去游览蕲水县的清泉寺,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干净得没有一丁点儿泥土.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