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程门四大弟子分别是谁

程门四大弟子分别是谁

程门四大弟子分别是谁

游酢

游酢(1053年3月7日~1123年6月18日),字定夫,一字子通,学者称广平先生,亦称廌山先生,北宋建州建阳(今属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元丰六年(1083年),进士及第,调越州萧山尉。太学录、太学博士。精于吏事,政绩显著。性颖悟,与兄游醇皆以文行知名。虽年少,深受老师宿儒推崇。时程颢,知扶沟县,以兴学为己任,召酢前往管理学事,从程颢受业,与杨时、谢良佐、吕大临并称“程门四先生”。主要弟子有吕本中、曾开、江琦等。潜究《易》学,认为《易》该括万有,而一言以蔽之,“则顺性命而已”。阴阳有消有长,刚柔有进有退,仁义有隆有污,三极之道,皆原于《易》而会于理。其所遭者时,所者义,所致者用,知斯三者而天下之理得。理者,无所不在,无所不往。而民被迷惑日久,不能自以得,而沉迷于利害之域,不知所尚。圣人为之忧虑,为此而作《易》。伏羲象之而八封成,文王重之而六爻,周公系之辞,仲尼训其义。自伏羲至仲尼,使《易》之书不遗余旨。酢后学禅,以为先儒往往不看佛书,未深考其学,故诋毁如此之甚。其学在程门中与杨时、谢良佐鼎立,在理学发展史上颇有影响。但遗书不传,其弟子也不振。著有《易说》、《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廌山集》但久无完本,世所行者,乃拾辑各书,合为四卷。

杨时

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福建省三明市)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杨时自幼在将乐县城含云寺和杨希旦“西斋”读书,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及第。历任徐州、虔州司法和浏阳、余杭、萧山等县知县以及无为军判官、建阳县丞、荆州府学教授、南京敦宗院宗子博士、秘书郎、迩英殿说书、右谏议大夫、国子监祭酒、给事中、徽猷阁直学士、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二十四日,病逝,享年83岁。南宋朝廷赠左大中大夫、谥文靖,加封太师,又追封吴国公。明代时获封将乐伯。杨时学问渊博,有经邦济世之才,为官政绩突出,爱国恤民,清廉正直,先历官之处“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他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将“二程”洛学传播至东南等广大地区,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闽学及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为理学南传及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概述图取自清无锡《鸿山杨氏宗谱》)

吕大临

吕大临(1042~1090),中国宋代金石学家,字与叔,号芸阁。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