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处世观是什么
庄子的处世观点
一次,庄子带着一个学生到一位老友家聚会。他们翻过一座小山,俩人坐在一棵歪脖树下歇脚。学生似乎发现了什么,问庄子说:“老师,这周围有很多树桩,说明这里原来有一片树林,可现在这里只有这几棵歪七扭八的树了,难道这里长不出好树来吗?”
庄子回答道:“非也。树林子大了,什么树都会有,人们只是把有用的树都砍掉了,剩下了这些不成材的树罢了。”学生听了点头称是。
他们来到朋友家里,主人对仆人说:“去把家里的鹅杀一只。”仆人刚要走,主人又嘱咐说:“不要杀那几只会叫的。”
学生听了心里思忖:“有用的树被人砍了,留下了没用的,可不会叫的鹅却被杀了,留下了会叫的,为什么一样的事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他又请教老师。
庄子回答说:“我们为人处世,要选择在有用和无用之间,虽然它不符合人生的规律,但却非常实用。我们不能选择太强势,以避免遭人嫉妒和陷害,同时也不能表现的软弱可欺,这样也容易受欺负。我们既不能当出头的椽子,这样就会先烂,但有时也必须表现自己的才能,这样才会被器重。这就是我们强调的‘中庸之道’”。
庄子认为,人们在为人处世中要谨守“低调做人,谦卑处世”的法则。低调实际上是一种谋略,谦卑是一种智慧,在低调中会不断修炼自己,在谦卑中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这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