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食摞的来源

食摞的来源

食摞的来源

抬献饭用的“食摞",源于宫廷礼仪,在中国民间除了陇西,别处还真为罕见,实称得上是陇西民间特有的保存国粹。

陇西民间有一句俚语,把说媒称为“挣献饭”。“献饭”,广泛用于婚、嫁、丧、娶各种正规礼仪场合,是祭祀先人的觞飨,不仅当事者家中自己要做,迎娶新娘的新郎家要向女方家抬献。

“献饭”用专用的“食摞”拾至当事者家门时,主家要出门迎接,白事中对舅家的献饭还要奏乐迎接。献饭拍进门后不直接供献,要先由厨房加热,实际只是浇点热汤而己,但供献者必须要给小费红包,曰“热饭钱”,以此证明供献的是热饭。如不给“热饭钱”,则带有小视对方“只配享冷食”的挑衅之意。

供献时主供者跪至香案前,由辅厨将经主厨加热后的献饭以食盘端至陪供者旁,由陪供者一一接手以行揖状上传,直至主供者前。主供者接后双手举起,对至敬者顶于额,尊敬者齐于眉,同辈者高于鼻行揖状,然后捧起交由待在案旁的当事司仪摆放。一般对稍有功名家庭的摆法叫“一颗印”;对生意人家庭的摆法叫“万贯财”;对平民家庭因没有大供桌而摆不成图案,只摆成平行两列,故叫“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