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孔子家训全文及译文

孔子家训全文及译文

孔子家训全文及译文

尚诗礼 

不学诗①,无以言②。不学礼③,无以立④。

——摘自《论语·季氏》

注释

①诗:诗歌,亦指《诗经》。 

②无以言:指不能正确地说话。 

③礼:礼仪,亦指《仪礼》。 

④立:立身于社会。 

译文

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 

【背景故事】

有一次,孔子在家里独自站在庭中,孔鲤迈着小步恭敬地走过时,被他喊住了,问他学过诗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因为那时候诸侯国之间主宾应答,以及上层社会交际场合的交谈,都要引上几句诗。孔子就教育儿子说,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就退回去认真地学习诗。隔了一段时间,孔鲤从院里过时又被孔子叫住了,问他学习礼了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又教育说,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于是,孔鲤就去学习礼。 

祖训宗规,朝夕教训①子孙,务要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人下。

——摘自《孔氏祖训箴规》

【注释】

①教训:教导训诫。 

【译文】

早晚以祖宗传下的规矩教导训诫子孙,一定要让他们多读书明白事理,显名称誉于世,光耀祖宗。不得入于流俗,甘愿居于他人之下。 

善治家 

谱牒(pǔ dié)①之设,正所以联同支而亲一本。务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yōng mù)②一堂,方不愧为圣裔③。

——摘自《孔氏祖训箴规》

【注释】

①谱牒: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 

②雍睦:团结、和谐,和睦的意思。 

③圣裔:圣人(指孔子)后代。 

【译文】

家谱的修订,起到了联系同一支脉亲近同源所出的人的作用。务必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睦一家亲,才不愧为圣人的后代。 

春秋祭祀,各随土宜。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此报本①追远②之道,子孙所当知者。

——摘自《孔氏祖训箴规》

【注释】

①报本:报,报答。本,根源。

②追远:追怀祖先。

【译文】

春秋祭祀,各地根据自身的条件行事。但主祭之人必须举止得当、穿着整洁,真心实意、有所敬畏。这是报恩思源、追怀祖先的方法,子孙应该知道。 

圣裔设立族长,给与衣顶①,原以总理圣谱,约束族人,务要克己秉公,庶足以为族望。

——摘自《孔氏祖训箴规》

【注释】

①衣顶:标志功名等级的衣服和顶戴。亦借指功名。 

【译文】

圣人后代设立族长,给与相应功名,是让他统一管理族谱,约束族人的行为。族长一定要克己秉公,但愿不辜负族人的期望。 

重伦理 

凡有职官员不可擅(shàn)①辱。如遇大事,申奏朝廷,小事仍请本家族长责究。

——摘自《孔氏祖训箴规》

【注释】

①擅:独揽,占有。 

【译文】

(孔氏子孙)凡是有职务的官员不可独断专行。如果遇到大事,向朝廷陈述申报,小事仍然请本家族长责问追究。 

婚姻嫁娶,理伦守重。子孙间有不幸再婚再嫁,必慎必戒。

——摘自《孔氏祖训箴规》

【译文】

婚姻嫁娶,讲究伦理为重。子孙间有不幸再婚再嫁的人,必须慎重,违背伦理的事情万不可发生。 

为良吏 

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孔门素为佩服。为子孙者,勿嗜利(shì lì)①忘义,出入衙门,有亏先德。

——摘自《孔氏祖训箴规》

【注释】

①嗜利:贪求私利,贪图钱财。 

【译文】

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向来是孔门传统。作为孔氏子孙,不能嗜利忘义;做官不要做出有损祖先德行的事情。 

子孙出仕者,凡遇民间词讼,所犯自有虚实,务从理断而哀矜(āi jīn)①勿喜,庶不愧为良吏。

——摘自《孔氏祖训箴规》

【注释】

①哀矜:哀怜,怜悯。 

【译文】

子孙出来做官的,凡是遇到民间诉讼,案件自有虚实,务必理性判断,怀哀怜之心,切莫自鸣得意,但愿不愧为贤能的官吏。 

急国课 

孔氏子孙徙寓各府州县,朝廷追念圣裔,优免差徭①,其正供国课②,只凭族长催征。皇恩深为浩大。宜各踊跃输将,照限完纳,勿误有司奏销之期。

——摘自《孔氏祖训箴规》

【注释】

①差徭:徭役。 

②国课:国家税收。 

【译文】

徙居于各府州县的孔氏子孙,朝廷追念你们是圣人后代,优抚免除徭役,应当缴纳的国家税收只通过族长征收。皇家恩宠实在盛大。孔氏子孙理应踊跃缴纳赋税,按期足额完成,不要耽误了官府上报征收钱粮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