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叟宴为什么被称为催命宴
可能有人会奇怪,好端端的千叟宴,为何会变成催命宴呢?这中间有着很复杂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宴会上的菜肴,你看他们吃的啥,就明白了。
康熙六十一年正月,此时康熙皇帝已经69岁了,为了提前预祝自己的70寿辰,他在乾清宫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当时12岁的乾隆参加了此次宴会,康熙时期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年幼的乾隆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当上皇帝后,效仿祖父康熙,举办了规模更为庞大的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乾隆喜得五十元孙,其时天下太平,海清河晏,为了表示皇恩浩荡,乾隆在当年的正月初六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千寿宴。参加宴会的60岁以上老人多达3000人,一共开了800桌宴席。不过,此次参加千叟宴的老人多为皇亲国戚或者是前朝老臣,只有少部分民间老人奉诏参与宴会。
乾隆六十年,乾隆决定退位,将皇位禅让给十五皇子颙琰,也就是嘉庆皇帝。乾隆决定退位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向来把祖父康熙视为偶像,不愿意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记录。嘉庆元年的正月初一,为了庆祝自己当上太上皇,他在皇极殿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此次千叟宴的规格较前一次还要高出许多,有资格参与宴会的老人岁数也从60岁上升到70岁。
常言说得好,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落后的医疗、生活条件下,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并不多。为了找到足够多的老人参加千叟宴,朝廷向各地发布旨意,要各地都要选送一些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来京赴宴。参加此次千叟宴的老人多达5000多人,他们最少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还有不少90岁以上的老人,千里迢迢来参加这场宴会,对他们老迈的身躯来说也是苦不堪言。
宴会的场面十分宏大,嘉庆皇帝亲自率领数千名银须白发的耄耆老者给乾隆祝寿,自然令乾隆龙颜大悦。这些老人能够亲眼目睹天子威严,自然也是激动万分,纷纷朝乾隆山呼万岁。宴会上的珍馐美酒络绎不绝,老人们也都开怀畅饮,甚至有不少老人激动的昏了过去。
在古代来说,能参加千叟宴也是一种荣幸,可是这些参加宴会的老人都已经身体老迈,宴会上的大鱼大肉对他们脆弱的肠胃来说,实在是一种无法消受的负担。这些参加千叟宴的老人,一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在宴会上难免情绪激动,面对山珍海味也难免会暴饮暴食,于是千叟宴就变成了催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