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古代汉语判断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前面加上否定副词

古代汉语判断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前面加上否定副词

古代汉语判断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前面加上否定副词

判断句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一、四种基本形式

1、……者……也。主语后的语气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的语气词也表判断。

亚父者,范增也。南冥者,天池也。

2、……,……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而母,婢也。制,岩邑也。

3、……者,……。

天下者,高祖天下。 兵者,不祥之器?

4、……,……。

农,天下之本。 荀卿,赵人。

二、否定形式。

在判断句谓语前加上否定副词非,用非否定整个谓语,

是非君子之言也。

三、判断句谓语前加副词乃,来强调肯定语气,此外还有副词诚,即,必等。

吾乃梁人也。 子诚齐人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四、用代词是此来复指前面已经叙述过的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先秦时期,是通常不作判断系词,为指示代词。约从战国末期是开始出现判断系词的用法。

此必是豫让也。

古汉语中伟常作动词,本义为做,不是判断词,极少数情况下可作判断词,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六、判断句的活用

1、表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表因果关系。良庖岁更刀,割也,族疱月更刀,折也。

3、表压缩了的复杂内容。百乘,显使也。 夫战,勇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