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0月开始,陆续在南湖抛投了九种水生植物。狐尾藻、伊乐藻等耐污能力强,作为先锋部队,为其他沉水植物提供基础条件。刺苦草、马来眼子菜等作为优势种,进一步助力净化水体。
考虑到生物多样性,还选取了矮生苦草、微齿眼子菜等伴生种,底栖动物(螺、贝、蚌等)投放量达5.6吨。现在水草区域已经覆盖南湖25%面积,相当于给南湖带上了一条“绿腰带”。
待水草慢慢长大,开始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底栖动物的游走进食活动也能加速植物所吸附颗粒的沉降与降解。
水利万物而不争,
而万物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