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为学为人为政意思

为学为人为政意思

为学为人为政意思

通观论语,主要讲的就是为人、为学、为政之道,而为人、为学主要的落脚点又是为政,本章也是讲的为政之道。“子曰: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根据皇侃《论语义疏》所说,“苟,诚也。诚能正其身,则从事政治,何难之有。”苟字当诚字讲,就是诚能正其自身,政者正也,所谓治人先治己,正人先正己。《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是正其身,身正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自己正了,“于从政乎何有?”何有是何难之有,从事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当政者只要做好百姓的表率,天下当然就正了。

反过来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不能正自己的身,想去正别人,那不可能的,你怎么能正人?比如有人抱怨自己的孩子好玩不好好学习,那就要家长先反思一下自己,在家里是经常看书学习,还是经常喝酒打麻将?身教重于言教,苟正其身矣,于教儿女何有难?就这么简单。

《晏子春秋》记载,“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齐灵公喜好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效仿穿男人服装。

本章讲为政之道,不得不提起儒家的政治理想,一言蔽之,就是德政。在春秋孔子生活的年代,当时是一种宗法制的社会环境,没有现代健全的法律制度。以礼乐,道德,作为维系整个社会秩序最基本的核心理念。所以,那时候诸子百家,在如何治世的问题上,其实有很大的分歧。

从儒家这个思想渊源一脉相承下去,有一个分支,后来就发展成了法家,主张严刑酷法。起码在没有进入战国之前,在整个社会矛盾还不十分激烈的时候,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他所提出的政治理想,还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以道德维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