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公都是世袭吗
不是,除非皇帝在册封爵位的时候在圣旨上写了世袭罔替的爵位才是世袭爵位。
“国公”并非官职,而是封爵名称。
国公之设置,始于隋朝。隋之国公,为九等爵之第三等,位在郡王之下,郡公之上,从一品。
《隋书·百官志》:隋封爵凡九等,“郡王,国公,开国郡、县公,为从一品”。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废。
唐复置,食邑三千户,从一品。
唐、五代至明,皆因袭之。但唐末及五代时,受“国公”之封者甚滥。
宋置,位郡王下,郡公上,从一品。金亦置,食邑三千户,实封三百户,从一品。
元代,国公为正二品。
明代等国公者,均冠以字号,称某国公,如徐达封为“魏国公”。
清宗室封爵中,有镇国公、辅国公及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四等,亦统称“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