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求离别家乡的经典语录

求离别家乡的经典语录

求离别家乡的经典语录

NO.1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往今来所有离别赠诗,余最爱此首,其次便是王摩诘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有情有景,当然,几乎所有赠别诗,都是有情有景的,只是处理手法上不同,有的以景衬情,有的是情景交融。高适此首,上下两句可单独拆分,“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是我一生向往之景,或许是由于我生于南方的缘故,喜欢这种荒凉壮阔。

千里黄云,大雁渺渺,北风吹雪,这是我一生不可再见的唐诗景象,因为现今大雁怕是要绝迹了。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深得我心,让人心头生暖,又顿生豪迈,尤其是在前句所描绘的“荒寒壮阔,人间渺渺”的情境下,这句话是鼓舞人心的,无论现实中怎么荒寒,心中要怀揣热血和希望。

别之“渭城曲”和其他离别诗词,这首自成一格。

----------------------------------------------------------------------------------------------------------------------------------------

NO.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摩诘这个诗佛,随便一出手,就是金句。阳关三叠岂是浪得虚名?说实话,我偏爱清新风格,而且必须是带着意境的清新,而不是流于浅表,前面两句“朝雨浥轻尘,青青柳色新”清新而明快。

不得不说,后诗无数诗评家推“渭城曲”为别诗绝唱,万中无一。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别董大”多了那么一点。这两首离别,是大唐才有的离别,宋词里“杨柳岸,晓风残月”就完全是另一番风味了。

后面

排序不分高下,

因为选取角度各不相同。

--------------------------------------------------------------------------------------------------------------------------------------------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其实在柳三变之前,很多人就写过“晓风残月”的,只是到了他这里,才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意象。而今天,这种意象我们只能在文学作品中品读到,在脑海中想象,却不能亲身体会了。有人说,城市公园也有杨柳啊,有人说,我老家河边也有杨柳啊,哦?那你什么时候有空去体会一下呢?你能体会到那种感觉吗?你今天离别是到水边送行吗?你今天出远门是做舟出发吗?你的爱人、朋友、亲人会在渡口为你送行吗?会为你唱上一曲,会为你“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吗?

“兰舟送行”在古代不是一个意象,而是现实中每天上演的,在古代舟船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交通方式就陆路、水路,陆路要么是走,要么是马和马车,南方水系发达,南方人出远门,大多坐船,“舟车劳顿”这个词怎么来的?“李白乘舟将欲行”、“轻舟已过万重山”、“朝辞白帝彩云间”、“孤帆远影碧空尽”、“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棹碧涛春水路”.......太多了,可以说,没有这么丰富的水系,没有水路交通的发达,没有这样的离别文化,中国古典文学就缺少一半的内容。

好吧,我扯到“水”的意象和文化了,这本来是另一篇的内容,在这里有点偏题了,但我觉得,我们不单单是知道有哪些美的赠别诗,最好还要弄明白这些诗背后蕴含的深刻的人文现象,以及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水系离别”衍生出来的一种永恒意象和美的情境。

所以这段文字,可以适用解读下面列举的赠别诗。

--------------------------------------------------------------------------------------------------------------------------------------------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满天风雨下西楼”经典的以景结情,但立意新、意深、境广,格调清逸。日暮酒醒,满天风雨,给人无尽凄婉,有不堪承受之感。中唐以后,能有此气象者,是屈指可数的。

--------------------------------------------------------------------------------------------------------------------------------------------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

送灵澈上人

》—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

独归远。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刘长卿写过许多离赠诗,功力独步,从这两首可以看出,他的功夫已入化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今天已经是烂大街了,但却不得不提,我们不能因为人尽皆知或者个人偏好,就不推荐了,这是不对的。我们今天的离别,也许并不缺少深情厚谊,但终究没有唐人那样的胸襟气度,生活方式和工业社会也改变了我们。朋友离开,无论是到哪里,你们不都还是手机微信联系着么?交通工具如此发达,只要你愿意去,想去见一个远方的朋友,不是难事。

《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这组诗,让我们见识了王勃赠别诗的别样风格。但第二首比第一首好得多,情景交融,浑然无迹,深而婉。我们要向王勃学习,你不要说学习什么王维李白,那是你学不来的,但王勃可以学习,虽然王勃也很难学。有人说,我要熔铸众家之长,问题是你一个都学不好,还想贪多嚼不烂?只能走火入魔。

--------------------------------------------------------------------------------------------------------------------------------------------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选这首诗,从语言上来说,并不怎么美。对于赠别诗这类题材的诗,也要以感情的真挚、深度来评判。这首胜在语句质朴而沉郁,感情真挚,品着品着就觉得很凄楚。果然诗如其人。

《渡荆门送别》

-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太白,不予置评。

《送沈子归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把诗佛、诗仙、诗圣三人的赠别诗放到一起,他们的风格便一目了然。尽管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没遁入禅宗,但诗中的哲理意味已有。我曾写过“

一江春色一江情

”,似之,却不对。情就是景,景就是情,充盈天地,离离不断。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当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可敌之。

--------------------------------------------------------------------------------------------------------------------------------------------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真,情真,一个“脱”字,性情也真率。千金宝剑,不如一片心,今人送别,已经完全没有这样的味道了。

--------------------------------------------------------------------------------------------------------------------------------------------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这首跟以上那些,又是不同了,说实话,我是不喜欢这种凄迷幽凉的情境的,但造境是成功的,而且这首诗对仗很工整,值得我们学习。

(未完·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