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中修缮前后各有什么特点
修葺前,屋室败坏,暗淡无光。修葺后,房间明亮,庭院雅致,更有文学气息
《项脊轩志》中提到项脊轩修葺之前是“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翻译就是“(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
修葺之后是“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翻译就是“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