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2等于多少m
12m=1200mm
1、mm等于10∧-3m,因此1.2m等于1.2*1*10∧3mm。
米的定义:
“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随着人们对计量学认识的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
米原器
1792-1799年,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质原器——铂杆。
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而这支米原器一直保存在巴黎档案局里。
1889年,在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CGPM)上,把经国际计量局鉴定的第6号米原器(31只临时制造的铂铱合金(90%的铂和10%的铱)米原器中在0℃时最接近档案米的长度的一只)
选作国际米原器,并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威的长度基准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地下室中,其余的原器作为副尺分发给与会各国,成为各国的国家基准。
规定在周围空气温度为0℃时,米原器两端中间刻线之间的距离为1米。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对米定义作了严格的规定,除温度要求外,还提出了米原器须保存在1标准大气压下,并对其放置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然而实际上米原器给出的长度并不一定正好是1米,由于刻线工艺、材料变形和测量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在复现量值时总有一定误差,约为0.1微米(0.1μm)。
此外,万一米原器损坏,复制将无所依据,特别是复制品很难保证与原器完全一致,给各国使用带来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