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苏轼照野赏析
这首词苏轼写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写得幻丽妙曼,词前小序也写得清丽可人。小序中的蕲水,即黄州蕲水,今湖北浠水。曲肱:弯着胳膊。这首词描绘了苏轼在月色溶溶的夜晚漫游在蕲水边,醉卧于绿杨桥畔,陶醉于野原溪月的物我两忘的游历和兴致,显示了诗人浪漫不羁、逍遥自得的形象与情怀。这首词总的特点:奇。景物奇,人亦奇。景物“疑非人世”,人亦非同常人。东坡诗词的可喜可爱,不只是他的文字、笔法的新美华妙,更因为执笔抒情的人、他的人格、他的风采是可喜可爱的。如这首词,月涌溪流,云横空际,景色如画;胯下马“障泥未解”,更显得骏健,马非凡马;作为月夜浪游者的诗人形象更富有个性:水中月色不忍驱马踏碎,乃是出于对纯洁美好事物的爱护之心;绿杨桥畔夜眠芳草丛中,晨听杜鹃啼晓,气质之豪放不羁,情感之丰富细腻,与野原美景相辉映,既是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一种情感寄托,也反映了他对宦海风波的厌憎,对现实压迫的蔑视。东坡词词采华茂,意象奇美,色彩明沽,饶有诗趣,此篇尤其突出。“玉骢”“芳草”“一溪风月”“琼瑶”(指水中月色)、“绿杨桥”,都是很美的形象,创造了一种空灵幻丽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