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然舍瑟春风里全诗解释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月夜二首·王阳明
王阳明熟读四书五经,他的很多诗句里引用到其中的故事,上面这两句诗引用自《论语》的典故。孔子跟弟子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一起讨论各自的志向,曾点就是那个“吾日三省乎身”的曾子的父亲,他们父子俩都就学于孔子。子路讲自己勇武的治国之能,冉有讲让百姓富足之能,公西赤讲外交和祭祀之能,三人讲完后,孔子点名:“曾点,轮到你说志向了。”当时曾点在弹瑟,听到孔子的问话,铿地一声把瑟放下,说起自己的志向:“暮春时节,跟五六个同伴,带着六七个小孩,在沂水边沐浴,一路载歌载舞而归,任由春风吹拂。”孔子感叹地赞叹说:“我赞同曾点呀。”
曾点是一位狂士,跟孔子一起论道,还可以坐在一边弹琴,王阳明说:“要是换做程颐(朱熹老师李桐的老师),看见这样的弟子,早就开骂了。”这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很随和的老师,在学生面前没有架子。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曾点明白老师的志向,他所描述的画面正是孔子所推崇的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理想的画面。所以,孔子赞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