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王焕之与王之涣

王焕之与王之涣

王焕之与王之涣

一个是书法家,一个是诗人

王之涣,或作王之奂,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如此名流,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幸唐人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的发现,提供了王之涣的一些情况。

《唐才子传》说王之涣为蓟门人,或因他少有侠气、从五陵年少游、击剑悲歌的性格而臆猜,靳能墓志铭记载,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 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688年)。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父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从曾祖到父亲,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王之涣出身于普通仕宦之家,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 20 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不知何故,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王焕之先生,真名王权,为枣庄“三之书院”院长、王羲之后裔第五十六世传人、号称“三之轩主”,与享誉苏北鲁南书画艺术界的“古镇书圣”王履安先生同宗。自幼潜心研习王羲之书法艺术,颇得其艺术精要,形似神似兼而有之,并且自创“三之书院”。其书法善大草,笔锋前置逆行、携墨尽饱其锋、笔速快捷劲健、牵带成于意外、架构法度森严。他延承了王羲之用笔笔肚在前、隐锋而作,端笔为主,运用腕、肘、臂、腰之间重心切换,直达法度的“传统用笔之精要”,并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