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道家和墨家区别

道家和墨家区别

道家和墨家区别

一.治国理念的不同

在治国理念上,道家崇尚“无为而治”,最好的治国原则,就是不争,无为的具体实施,就在于不争。最好的统治者,应该是无为的,应该是顺应自然,不将其主观意识强加到社会政治生活中。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道德经》

“尚贤”看似不错,但它的标准是很难判定的,大抵上只有两个办法:举荐和选拔,但这就会使人们又处于一种斗争的状态,这就和道家本身“柔弱不争”、“无为”的理念背道而驰了。

墨家则恰恰主张“尚贤”。崇尚贤能之人,认为国家应该交由贤能之人治理,而非世代相传,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阶级,他们的力量极其微薄,所以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圣贤之人身上。

“尚贤”其实是墨家“尚同”思想的实现途径。按照墨子的意思,“尚同”大体上有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思想的统一,二是政治的集中,专制色彩很浓。

这是两家在治国理念上较为明显的一点差异。

二.处事(处世)态度的不同

道家淡然,尤其是庄子,他对人的本真和自由是非常看重的。庄子认为,所有外在的制度和规范,以及人内心的物欲,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相对立的。现实人生处处为物所役,时时为物所累。因而他主张摆脱生死、祸福、名利、是非,以超然物外的态度处于世俗中。

与道家鄙弃物欲不同,墨家讲求实惠的功利主义,义利并重。同时也是积极入世的。墨家极具群体意识,他们不仅是一个思想流派,还有着很严密的组织纪律,也称“墨者”。为了实现理想,他们舍身行道,试图在人间创造一个“兼爱”互利的理想国。

三.相同:向往和平,反对战争

道、墨两家都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墨子尤其反对“不义之战”。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道德经》

道家认为,大国不应侵略小国,而应和平互利。在他们眼里,行军打仗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成本很高,牺牲很大,回报却不见得大。另外,战争过后,生灵涂炭,经济凋敝,举国需要休养生息,是一件很没有必要的事,

墨家也主张“非攻”,攻伐对于战争双方来说,都是一件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