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彼阳最早谁写的
李时珍简介: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李时珍临证,推崇张元素,重辨病证,立法严谨,用药得当。治疗时,或化裁古方,或自组新方,或用民间单验方,多有良效。李时珍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很有特色,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改善了古代科学方法,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新经验。
李时珍成功地运用了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方法。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借故辞职。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
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
诗经彼阳真的假的
诗经彼阳是真的。彼阳,是《诗经》中的一句诗,出自《大雅卷阿》。彼,指代的是远方,而,阳,则是指太阳。意思是,凤凰在那高高的山上唱和鸣叫,那高岗上生长着梧桐,面对着东方的朝阳。《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诗经》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名称由来《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总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