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取乐性攻击行为:以身体、言语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向其他人实施攻击,以取得心理快乐,精神愉悦。
2、报复性攻击行为:有的孩子受了别人的气,采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方式,从而使得攻击行为更加严重。
3、习惯性攻击行为:频繁的攻击性行为形成了习惯,在情绪低落或者亢奋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形式多样,或说粗话骂人,或随手乱摸等。
4、迁怒性攻击行为:当孩子受到批评时,感到心中愤愤不平,不好向老师和爸妈发泄,只好把怒气发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
5、模仿性攻击行为:在流行的电视、电影、游戏中,模仿其中的暴力行为。
6、妒忌性攻击行为:因为妒忌其他小朋友而产生的一种攻击行为,方式以语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