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古代喝酒喝一巡是指多少

古代喝酒喝一巡是指多少

古代喝酒喝一巡是指多少

一巡,汉语词汇。拼音yī xún释义一番手续;满座遍饮一次;犹一转,一遭。一巡的意思是酒喝了一轮。比如,同桌的人有五位,那么每个人都喝了一次,那么就是一轮,也就是\"一巡\"。

这是\"巡\"的最初的意思。

后来个别地区有个延伸的意思,就是必须每个人把酒干了,才叫一巡。有句话叫\"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是指跟同桌的人喝过三轮(每个人都喝过三杯),菜色也上了五道之后。

这是指饭局已到了尾声的意义。含义在评书与旧戏中经常可以听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话。所谓\"三巡\",就是三遍。主人给每位客人斟一次酒,如巡城一圈,斟过三次,客人都喝光了,这就叫\"酒过三巡\"。

这句套话表明宴饮已经到了一定的深度,有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可以开始谈了,或者说宴饮已经到了尾声。来源\"酒过三巡\"这种说法大概起源于人们围桌进食以后。唐代以前,人们进食方式是席地而坐,各有一套食具,分餐而食。与宴者各有一席,分散而坐,为之斟酒也不会有\"巡\"的感觉。

随着胡床(一种高脚折叠椅)传入中原,人们有了高凳,为此逐渐发明了桌子。

到了唐代人们围着桌子(类似长方的高案)吃饭的图画出现了,像《宫乐图》中,宫女围着案子而坐,一位宫女执长柄杓为其他宫女轮流斟酒,这才有\"巡\"的意味。

古人倡导饮酒有节,饮不过三爵,过则违礼。因此\"酒过三巡\"的深层含义应是酒已经喝得不少了,有正事谈正事,没有正事的话,也就应该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