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出处
“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说这话的人叫胡峄(音yi)阳。胡峄阳生于明末,名良桐,字峄阳,斋号竹庐。是即墨县仁化乡流亭村人,即现在的城阳流亭街道。胡峄阳天赋异禀,精通周易。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研究学问,有多部著作问世,在当地很有名气。
胡峄阳在家族堂兄弟中排行第三,后人称老三爷或者胡老三爷。清末后期,乡民们把历史更久远的狐仙崇拜附会到了胡峄阳身上。把原来的的“狐三太爷”称为了“胡三太爷”。在崂山、即墨、流亭、胶州,有多处供奉胡峄阳仙灵的地方。
传说胡峄阳晚年时,乡民们希望他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指引。胡峄阳随即提笔写下大欠不欠,大乱不乱,千难万难,不离崂山。
其实关于“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句话的出处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这句话是人们根据胡峄阳写的一副对联演绎出来的。这副对联是这样“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唯居之崂山最稳”。从市内出发,沿黑龙江路北行,在城阳西流亭村左拐民航路,有一处胡峄阳文化公园。这幅对联如今悬挂在公园的祠堂上。
“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句话更多的是体现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青岛确实也不负这样的美名。依山傍海,景色秀丽。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闻名遐迩的宜居城市。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某一年台风登陆,全市严阵以待,强大的风暴却擦着城市的边缘溜掉了,真不愧是一块风水宝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使这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固然是我们对自己乡土的喜爱,但也不能故步自封,拘泥如此,自我感觉良好。还是要更加虚心学习,着眼于更高层次。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家乡充满生机和活力,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