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扒龙舟诗词

扒龙舟诗词

扒龙舟诗词

1、《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唐.李群玉

雷奔电逝三千儿,

彩舟画楫射初晖。

喧江雷鼓鳞甲动,

三十六龙衔浪飞。

灵均昔日投湘死,

千古沉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

笛声幽远愁江鬼。

赏析

三千健儿划着扎彩的龙舟,飞速向前,满江是喧闹的锣鼓声,热闹非常。日暮时分,炊烟升起,人群已经散去。远处,不知谁吹起了幽怨的笛声,勾起了江底沉魂的幽绪。

2、《官庄池观竞渡》

唐.储光羲

落日吹箫管,

清池发棹歌。

船争先后渡,

岸激去来波。

水叶藏鱼鸟,

林花间绮罗。

踟蹰仙女处,

犹似望天河。

赏析

日落时分,暮云四合,是谁,吹一声竹箫,袅袅不绝,引来了围观的众人。踏着棹歌渐次激昂的鼓点,争先出发的端午龙船如离弦箭一样地划过,风一般地带走了人们的呼喊与心跳。大河彼岸,人群深处,林花之间,俨然有一位佳丽踯躅观赏,那逶迤在绿叶繁花间的裙摆,洒满了初夏娇艳欲滴的芳菲,不知是刺绣的巧妇所为,抑或是天然的神工妙笔。

而我,站在涟漪合起而逐渐平静下来的此岸,低头可见的是清明的水镜映出了岸边的茂林丰树,水中的鱼儿终于一了夙愿,与叶底的黄鹂嬉戏悠游。只有我,孑然一身,被这可恼的水波挡住了前行的脚步,恰似天河一线,两两相望,脉脉不得语。

3、《台湾竹枝词.竞渡》

清.钱琦

竞渡齐登舢板船,

布标悬处捷争先。

归来落日斜檐下,

笑指榕枝艾叶鲜。

赏析

水边的人家,没有制作龙舟、高悬锦标,及做那样大排场的时间与金钱,但是用小舢板与布标一样可以享受到端午竞渡那刺激而原初的快乐。

为生活而辛苦奔忙的人们到了这一天,终于可以抛开杂事,一展自己矫健的身手,若能占得鳌头,夺得魁首,便能成为乡里乡亲街谈巷议中的英雄人物,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女人们,哪一个不用敬慕的眼光来瞧他们。

朴实的水上英雄们并不想过多炫耀自己的战绩,羞涩地避开众人火辣辣的目光,只将那温情的落日与鲜绿的艾叶当作了自己最好的奖赏。

4、《南唐宫词.其一》

清.王士禛

重午龙舟岁岁陈,

轻凫飞燕各如云。

瓦官阁下黄花涨,

别有凌波水上军。

赏析

端午时节,民间自家制作装饰的龙舟年年都列队竞技,有不少身手矫健的子弟把船划得如飞燕野凫一般快,每次竞技的场面都是龙舟如云,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可是在相距不远的瓦官阁下,却长年累月安静地停泊着保卫国家的水师舰队,它们沉重的吨位使得附近的水位明显涨起许多,船舷边摇荡着不知从何处漂来的黄花,像是缀饰着精美花边的温柔乡,一下一下,将曾经的雄狮,摇入了梦乡。

5、《过弋阳观竞渡》

宋.杨万里

急鼓繁钲动地呼,

碧琉璃上两龙趋。

一声翻到冯夷国,

千载凄凉楚大夫。

银椀锦标夸胜捷,

画桡绣臂照江湖。

三年端午真虚过,

奇观初逢慰道途。

赏析

开篇先声夺人,以声音来渲染端午竞渡的盛大场面,如琉璃色的江面上,锣鼓喧天,二龙争渡;接着由实入虚,用典故,也是在渲染竞渡时惊天地、泣鬼神的气势。

此后再写眼前情景,获胜者高举银椀锦标,夸耀喜悦,并用“银”、“锦”、“画”、“绣”四字烘托当时明亮鲜艳、激烈躁动的氛围。结句用“奇观”一词总评,并用“慰”字表达观竞渡后的愉悦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