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送扬子》 三四联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送扬子》 三四联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送扬子》 三四联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送别》(又名《送杨子》)(李白,一说岑参作)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首联“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写送别的地点。“斗酒”是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气氛。“醉不眠”写送别者对被送者的真挚情感,虽醉而不忘是在送别,可见关切之深。王昌龄《别李浦之京》“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可证醉而不迷是关切之深。

醉,是一种巅峰体验,杨义“情绪巅峰体验是一种奇异的体验,神思袭来,往往使生命主体尽情地把自己的生命向外发散,从而使人与宇宙万物产生了一种新的生命因缘。”“人与人间交换生命信息也发生了‘魔变’,变得深致,而且变出匪夷所思的新花招。”(《李杜诗学》P97)于是醉态中诗人眼中的景物魔变了

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描写送别之地醉人眼中的景色。有梨花,肯定是春花灿烂的季节,应该是生机勃勃。但在酣醉而痛苦的诗人笔下,鲜丽的春天的景色却带上了寒冷的色彩。这与岑参《白雪歌》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然不同。岑参是带着新奇的心态观察大雪纷飞的景色,而他熟悉的是梨花盛开的场景,故用梨花盛开写银装素裹的世界,其间所透露的是边塞军人那种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的精神。李白写的是分别,有心中的苦涩,故而满树梨花的烂漫景致也幻化为冰冷之物,成片杨叶的新绿上那展示新姿的白色也幻化成飘忽不定的烟尘。这是写幻化的实景,并借景传达心中的情感。这就是造境,因为心苦,所以景寒。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颈联“惜别倾壶醑(xǔ,美酒),临分赠马鞭”,具体写分别的情景。送人,不管友情多深,不管多么不舍,总得有分别的一刹那。在不得不离开之时,要离去的人倾壶喝酒,送行的人临别交给友人马鞭,都是无奈而又故作豪放的姿态,是男子汉式的痛苦和洒脱。醉态中的诗人和友人,除了分别痛苦的搅扰,他们已忘记身外的任何事情,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没有温情脉脉,没有温文尔雅,只有这放肆的离别之苦。壮士式的告别,故此不做小儿女态,同样展现了盛唐人的大丈夫气概。

尾联“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写送别友人的深情。是设想之语。设想看着友人到达目的地“颖”,计算友人到“颖”地的时间当在月圆之夜,可见这颗心已经跟随友人而去,而且很久。写跟随之远、跟随之久,虽是设想之词,却抒发了对友人无限深情的牵挂。这是李白式的抒情,真挚、深情而富有浪漫情调。通过“遥想”传达友谊,在李白诗中比较常见,如《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又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也是唐人常见的抒情方式,如牟融《送客之杭》“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帆带夕阳投越浦,心随明月到杭州。风清听漏惊乡梦,灯下闻歌乱别愁。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