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之志释义
九霄,九霄是数量词。古代神话传说天有九重。又叫九重霄。九霄中的九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有“极限”之意,指天之极高处。
基本信息
中文名九霄拼音jiǔ xiāo出处《抱朴子·畅玄》《言立》明堂赋
词语
【九霄解释】
明 杨慎 《绛河》“《道书》天有九霄,赤霄、碧霄、青霄、玄霄、绛霄、黅霄、紫霄、练霄、缙霄也。”
九 九 jiǔ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
霄 霄 xiāo 云云霄。霄汉(a.云霄和天河,指天空b.古代喻朝廷)。
详细解释
九霄(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表示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
(1).天之极高处;高空。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唐 武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巴江暮雨连三峡,剑壁危梁上九霄。”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幽王心胆俱裂。郑伯友再令举烽,烽烟透入九霄,救兵依旧不到。”徐特立 《言立》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谓仙人居处。
《文选·沉约诗》“锐意三山上,托慕九霄中。”张铣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处也。”唐 李白 《明堂赋》“比乎昆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王琦 注“按道书,九霄之名,谓赤霄、碧霄、青霄、绛霄、黅霄、紫霄、练霄、玄霄、缙霄也。一说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为九霄。”宋陆游《长生观观月》诗“独倚栏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九霄指九天云霄,在天上极高处。《太清玉册》卷八称九霄名分别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道经称九霄各有大帝主之,一曰神霄玉清大帝、二曰青霄好生大帝、三曰碧霄总生大帝、四曰丹霄太平大帝、五曰景霄中极大帝、六曰玉霄皓元大帝、七曰琅霄始青大帝、八曰紫霄合景大帝、九曰太霄晖明太帝,皆为神仙所居之所。
(3).喻皇帝居处。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包佶《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诗“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唐黄滔《敷水庐校书》诗“九霄无诏下,何事近清尘?”
词组
九霄云外
【拼音】 jiǔ xiāo yún wài
【解释】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极远的地方。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补语;用于表消失意义动词之后
【示例】鲁迅《三闲集·怎么写》“什么哀愁,什么夜色,都飞到~去了。”
【近义词】烟消云散、无影无踪
【灯谜】卫星运行
(1) [beyond the highest heavens]∶九重云天之外。形容极高极远之处
恰便似九霄云外,滴溜溜飞下一纸赦书来。——元·马致远《黄粱梦》
(2) [wind]∶比喻一干二净,踪影全无
从深雪中走过,一切担心都抛到九霄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