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地质特点
佛山市地势总体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大部分地区较为低平,地势起伏较小,以平原为主,为珠江水系之北江、西江三角洲平原,海拔一般小于5米,多在1.2~4.8米,河汊众多,桑基鱼塘密布,其间零星分布有丘陵残丘和残留台地,丘陵残丘海拔小于100米,坡度15度以下;残留台地海拔一般小于50米,浑圆低平;佛山市西部的高明、北部的三水地区有连绵的山体,为丘陵─低山地貌,地势陡峻,相对高差大,山谷纵横,植被茂密。佛山市最高山峰为高明区杨梅镇的皂幕山,海拔805米,三水大塱涡地势低洼,高程 -1.7米,为全市最低点。
在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佛山市位于二级构造单元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经历了各构造旋回的地质演化,形成佛山市极具特征的地质背景。距今8亿至2300万年的岩石构成佛山市的坚硬基底,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发育,但是以各地质时期的沉积岩为主体。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发育的地层有南华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第四系,以古近系和第四系分布最广。
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属于浅覆盖区,基岩上覆盖着5万年以来形成的松散堆积层,即第四纪地层,厚度一般小于50米,最厚70米,是珠江水系与中国南海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沉积中心沿北东向和北西向呈现出有规律的展布,与区域断裂构造的展布较一致,显示断裂构造对第四纪沉积的控制作用。大约9000万年前开始发生火山活动,4800万年至3600万年前的火山活动,形成西樵山、王借岗、紫洞等地的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粗面岩、玄武岩等,经过后来的风化、剥蚀,造就了今日的西樵山火山地貌景观和王借岗、紫洞等地的火山岩柱状节理地质遗迹。
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佛山市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的构造形迹包括褶皱、断裂等,以一组多条断裂构成断裂构造带为特征。断裂构造总体以北东向广州─从化断裂带(南段)、北西向白坭─沙湾断裂带和西江断裂带为主,它们相互切割、复合,构成本区构造的基本格架。佛山市断裂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主要形成期为加里东期至燕山期。佛山市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基底断块的差异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