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蜈蚣填量词
一只蜈蚣,一条蜈蚣,一群蜈蚣。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量词 liàngcí,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常用来指示某一类别,为名词所指派的物体可按其形状或功用而被归入这一类别(如汉语\"三本书\"中的\"本\")。
因为量词是用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所以\"一个人、两只梨 、三口钟 、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都是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不同类型。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中的\"个\"。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中的\"次\"、\"看三天\"中的\"天\"。
修饰名词的量词,又可根据名词是否可数分为两种情形可数名词,如人、桌子;不可数名词,如糖、水。
在常见的外语中,一般来说可数名词没有量词,直接把数词后面跟随可数名词,如three dogs。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常对可数名词使用量词感到别扭,记忆量词与可数名词的固定搭配用法就更困难了。
全世界各种语言中,不可数名词都要与作为度量单位的量词搭配使用,这是普遍的必然规律,如一张纸 a piece of paper; 三克糖 three grams of sugar; 两杯水 two cups of water. 所以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是可数名词的量词这一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
蜈蚣(Centipede)扁长节肢食肉动物,每一节皆有脚一对。源起希留利亚纪(志留纪),至今仍有两千八百种存活。和节肢动物一样,以多节肢生物闻名。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
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
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