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有关兔子的传说

有关兔子的传说

有关兔子的传说

尔后此地之人再也不敢猎捕兔子了。

    兔与文王有一段离奇的传说。商纣为试“文王预测是否灵验”,用魔法将其长子伯邑考幻化为一只白兔,并命文王猎捕。文王从羑里一直追上太行山,追至长治郊区西白兔村时,终于捕获,携回羑里。纣将白兔烹杀,且让文王食其肉,文王心知肚明,当着纣面吃下,回到屋后又吐了出来。至今羑里还有“吐儿冢”,百姓皆知白兔是伯邑考精魂所化,见到白兔从不捕猎。“兔者,吐也”——兔子是周文王“吐”出来的。

    由兔神话演绎为兔仙话的“玉兔捣药”,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此处虽没明言“月境”,但玉兔、蟾蜍都是月中灵物,玉兔在月中捣制仙药,名“蛤蟆丸”,服此药即可成仙,讲的就是“玉兔捣药”仙话。这只是仙话,不可信以为真。唐代陆龟蒙的《上云乐》中说“青丝作笮桂为船,白兔捣药蛤蟆丸。便浮天汉泊星渚,回首笑君承露盘。”意思是,月中白兔捣制的蛤蟆丸,远胜于汉武帝仙饮的“承露盘”。明言月中“玉兔捣药”的,即晋代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玉兔捣药。”意思是,月中有什么?玉兔在捣药。

    月中玉兔捣药“仙话”,是文人墨客经常引用的典故。李白的《飞龙引·其二》中写道“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古朗月行》写道“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杜甫的《月》中写道“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唐传奇《裴航》中说,裴航得道成仙前,遇一老妪,有仙女曰云英。老妪得灵丹,但须“玉杵臼捣之百日”。裴航倾尽所有的“玉杵臼”,且为老妪捣药。夜晚,裴航听室内仍有捣药声,从门外窥见“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辉室,可见毫芒”。后老妪吞药仙去,裴航与云英也结为伉俪,双双仙去,此传奇又名《蓝桥记》。白兔既为“仙兔”,所捣制“蛤蟆丸”自然也为“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