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巨大威力的象征
拜占庭帝国,也就是历史上的东罗马帝国,从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古城拜占庭旧址上兴建东都“新罗马”开始,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为止,共历时一千多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帝国。鼎盛时期的帝国跨欧、亚、非三大洲,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拜占庭帝国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地兴盛不衰,主要在于它有一支在几个世纪内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这一切都是和帝国持续不断的军事创新密不可分的。
拜占庭帝国的很多君主都很重视军事创新。在拜占庭帝国早期历史中,为了摆脱危机、维持统治,君士坦丁一世、查士丁尼一世、提比略一世、莫里斯等皇帝在继承古罗马军事传统的基础上,都相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军事改革,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应对内部起义、蛮族入侵和对外战争。如君士坦丁亲自掌握军事大权,改变陈旧的罗马兵团式的战略战术。查士丁尼一世励精图治,推行“一个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积极推行改革并发动对外战争。而由皇帝伊拉克略一世实行的军政兼容、兵农合一的军区制改革,则使拜占庭帝国进入近五百年的发展强盛期。
拜占庭帝国军事创新中尤其重视对先进军事技术的采用,神秘而威力巨大的“希腊火”就是典型。“希腊火”是公元7世纪拜占庭帝国在抵御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一项重大军事技术发明。
拜占庭帝国在军事创新中注意借鉴吸收周边国家和游牧民族的军事长处。公元378年的阿德里安堡之战标志罗马军团步兵进攻性作战体制时代的结束,哥特人骑兵以机动和突击优势宣告了由弓箭和长矛组成的骑兵时代来临。拜占庭帝国积极吸纳外族骑兵并引进技术装备,特别是在查士丁尼时期,当时杰出的军事将领贝利撒留引进了阿瓦尔人和波斯人的骑兵装备和兵器,如马镫、装甲、长矛和弓箭,改善了骑兵的作战手段,提高了骑兵的战斗力,奠定了拜占庭骑兵在此后数百年发展的基础。从此,纪律严明的重骑兵成为帝国依靠的基本军事力量,成为“君士坦丁堡巨大威力的象征”。
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创新,将西方金属时代的军事变革推向了顶点。12世纪后,随着军区制的衰败,拜占庭也走向了衰落,尤其是随着步兵革命及火药时代的到来,拜占庭未能在新的军事创新浪潮中继续前行,最终走向了灭亡。千年帝国的几度兴衰,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地进行军事创新,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