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武功山的来历

武功山的来历

武功山的来历

武功山的由来

武功山最早叫泸潇山,后来叫武公山。相传晋朝时期,有武姓夫妇二人听说安福泸潇山人杰地灵,便从四川慕名前来修真练道。一路上,夫妇二人风尘仆仆,顺长江,过鄱阳湖进入赣江,待到了赣江边上的泰和县时妻子实在走不动了,便留在当地的武冈山修炼,武冈山因此改名为“武姥山”。丈夫则单身一人,沿着泸水河去了泸潇山,因为武公德高道深,后来人们将此山改叫“武公山”。

魏晋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晚年遇侯景造反叛乱,叛军在泰和一带招兵买马企图推翻王朝。大将陈霸先兴兵讨伐,衡州临贺内史欧阳頠(wěi)响应支援,率军经武公山时叛军顽强抵抗,久攻不下,相传得到武公真人托梦神助,教其排兵布阵,大败叛军。陈霸先代梁立陈,论功行赏,为表彰武公真人的功德,把“武公山”更名为“武功山”。

AI综合回答

2000年,它的第一个名字叫做 “泸潇山” ,得名于境内的泸水、潇水两条河流。 东汉的葛玄、东晋的葛洪等道教丹鼎派的名人先后来到这里修道炼丹。由于葛玄在道教被尊为太极仙翁,葛洪被尊为小仙翁,所以武功山的第二个名字叫做 “葛仙峰” 。

在东晋葛洪之后,还有来自四川的一个姓武的人带着老婆和两个儿子来到这里修道炼丹,姓武的人和儿子们一直留在武功山,他的老婆另外找了一座离武功山不远的山修炼 ,同一天得道升仙。因此,为了纪念他们,武功山又有了第三个名字 “武公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