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歌由来
日本民族音乐的调式,很大的特点是强调与广泛运用了二度音。例如日本小音阶67134;日本都节音阶67123456;雅乐音阶67123#456;琉球音阶
134571等等,毫不避开小二度的极度不和谐感,他们享受这种乐感,有趣的是这些二度音通常用于民间音乐,例如民歌民谣等。日本的宫廷音乐“雅乐”一般分成三部分。即国风歌舞(本土的古传节目),外来乐舞(国外输入的节目),歌舞(日本平安时代的歌曲)。
早在公元5-9世纪,朝鲜与日本便有了音乐上的交流。公元701年,日本治部省内设置专门机构,掌管外来的音乐,而雅乐最初就是外来音乐的总称。大宝二年(703年),根据《大宝律令》,日本设置了雅乐寮用来培训专业的乐师、音乐家,并只为宫廷服务,使得雅乐走向了专业化,高雅化的道路,影响逐渐壮大。而后日本宫廷音乐的雅乐与中国的燕乐有着莫大的联系。早在后汉光武皇帝就有日本的使节来访,把当时的舞乐传入日本,而到唐朝中日文化达到一个高潮。从隋高祖开皇二十年,至唐昭宗乾宁元年,近300年间,日本向中国派驻“谴隋史”与“谴唐史”学习中国的文化,就有22次。中唐时期732年的一次,人数为最,多达594人。很多人认为日本宫廷音乐的“雅乐”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雅乐”是同一种,其实中国古代的雅乐在不同朝代里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中日交流高潮中的唐朝,雅乐是宫廷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在朝会、典礼、宴飨时所用的仪式性音乐舞蹈。而“雅乐”到了日本后,成为日本宫廷娱乐性的舞乐,很多贵族在饮酒作乐时都参与这些舞蹈。因此,从当时传入之后的情况,或从目前日本雅乐保存的节目来看,传入日本的“雅乐”其实是我国唐朝的“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