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产生的条件
宋儒就吸收道家思想,宣传理是万物的本源,一切都来源于理。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无所适而不在!”否则,不论是谁,不论干什么,都会天理不容!那么怎么才能追寻到天理呢?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儒很多都强调半天看书,半天静思,像老和尚念经参禅一样。这样就能存天理灭人欲。程颐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让人们无欲无求,乖乖的听话做顺民!
由于程朱理学符合专制统治者的需要,很快就被统治者所接受,上升为统治思想。元明清三代更是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出题的依据,这就使理学影响更为广泛。再加上朱熹等强调“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要求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按照儒家伦理道德加强修养,所以对民间影响也很大,到现在还有人说“有理走遍天下,没理寸步难行”。程朱理学起源于宋代,又叫程朱道学或者新儒学。我觉得,作为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不仅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传统儒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不仅仅对宋元明清的历史,甚至对当今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五代以后,政治风气腐化,时有杀戮现象出现,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宋朝统一后,为改变这种局面,稳定社会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确立有效的官方意识形态,实现长治久安,人们迫切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思想,一些学者就把儒、释、道三中学说杂糅结合,产生了理学。
随着唐宋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本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控制力削弱。为了促进地主阶级的剥削统治,加强巩固地主本身的中央集权,迫切的需要一种能把自然观、认识论、道德修养这些学说有机结合的哲学体系,全面的对地主阶级的统治产生新的、可以让人信服的理由,成为统治阶级奴役农民阶级的思想武器,进而更好的控制农民阶级,为自己服务。因此,程朱理学便由此产生。
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维护封建王朝的稳定,迫切的想要建立一种新的意识学说,这种学说仍要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思想,融合汉唐的经学,把韩愈的儒学复兴集成起来,再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佛学,以相互杂糅,取长补短,去粗取精等方式,创立了一种以儒释道三家学说紧密融合的学说,就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