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内容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内容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内容

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贱民印度种姓制度

今天,世界上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印度人,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过去不可触摸的贱民。今天有1.65亿达利特(相当于美国人口的一半以上),他们继续在印度3500年历史的种姓制度下受苦,这仍然是人类的耻辱。

印度教徒相信是上帝创造了种姓制度。神圣的梨吠陀,印度最早的文学来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描述了人类的分层是如何产生的一个宇宙巨人,普鲁沙,牺牲了他身体的一部分来创造人类。他的嘴变成了婆罗门,即僧侣阶级;他的武器是刹帝利,战士和地主;他的大腿做成了商人瓦舍雅;他的脚生下了仆人首陀罗。这四种社会划分被称为查图瓦尔纳。贱民在查图瓦尔纳中没有位置,甚至排在最底层的首陀罗瓦尔纳之下。

像《摩奴》和《乔达摩·达摩·沙斯特拉》这样的古代印度教法律书籍不允许首陀罗和达利特拥有除了狗和驴以外的任何财富。教育的大门对他们关闭了。这就是律法书对那些敢接近神圣经文的贱民所规定的

如果他有意听吠陀,他的耳朵就会被铅填满。他若背诵,舌头必被割。他若记念这事,身体必分裂为两半。

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一个关于埃卡拉维亚的寓言,他是一个部落的男孩,也是一个贱民。一天,艾卡拉维雅看到一群小男孩在听著名的宗师卓纳查里雅的讲课。他试图与他们成为朋友,但被四名武装警卫包围,并遭到殴打。王子们正在学习射箭和打仗的艺术,他们警告说,如果在附近再看见埃卡拉维亚,他就会被杀死。但埃卡拉维雅的好奇心胜过了他,他黎明就起床,偷偷地观察年轻的王子们的训练。他竭尽全力去听老师教给他的一切。晚上,在月光下,他会练习,背诵他从上师那里听到的指示。他很快就掌握了射箭术。有一天,代表高贵出身的古鲁看见埃卡拉维亚射杀一只以闪电般的速度飞奔的鹿。古鲁对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的精准度感到惊讶,当他意识到这个男孩是部落的贱人时,他感到震惊。

埃卡拉维亚想把传统的礼物献给上师达希那,以表示感激,所以他把自己献给上师做他的奴隶。相反,古鲁向艾卡拉维雅要他的右手拇指。艾卡拉维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的右手拇指里蕴藏着射箭的全部本领。但埃卡拉维亚平静地说,古鲁就等同于神,他会乐意按照古鲁的意愿去做。说着,他切断了自己的拇指,把流血的断指放在了古鲁的脚边。每个印度孩子都听说过这个神话故事。他的名字永远流传,孩子们都知道。

但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故事。对我来说,埃卡拉维亚是一个贱民,一个达利特,代表高贵出身的古鲁拒绝埃卡拉维亚想要接受教育的要求。古鲁在保护他的知识和权力,同时也在维护一个本来就不公平的社会秩序。对我来说,这则寓言的寓意很简单权力仍然是出身高贵的人的保护财产,他们努力确保弱势群体仍然是弱势群体。被体制瘫痪的下层阶级永远不敢质疑它。

在印度,已有3500年历史的种姓制度仍然存在,而且还在剧烈地变化。在城市里,他们会告诉你,种姓制度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只存在于农村。去村庄,他们会告诉你,哦,不。不在这里,也许在别的村子。然而,打开任何报纸的婚姻版块,你都会发现对种姓和次种姓的执着信仰毫不掩饰、令人困惑。

1950年1月26日印度成为共和国后,印度宪法正式废除了贱民制度。幸运的是,今天的贱民们不再需要把陶罐套在脖子上,以防止他们的唾沫污染地面。他们不再需要在屁股上绑上扫帚来擦去走路时留下的脚印。虽然种姓歧视可能已经改变了形式,但它并没有消失。

在今天的印度,当你遇到一个人的时候,即使你介绍自己,你的种姓也会很快根据你的姓氏来评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印度人,无论是在自己的国家还是在国外,仍然根据种姓来做出判断。多年来,种姓制度已经发展到复杂的程度;它变得更加微妙,尽管危害并不比以前小。

“查图瓦尔纳”和“贱民”被划分为三千多个种姓和次种姓,等级制度内的分化令人难以置信。每个人都被认为是命中注定进入一个种姓的。种姓是决定生命历程的决定性因素。他在哪里喝水,和谁一起吃饭,和谁结婚,他是成为一个学者还是一个清道夫,都取决于他的地位。

在这个等级不平等的体系中,达利特人是如此的低人一等,以至于他们的接触被认为会污染他人。他们被剥夺了人权,被迫靠搬运粪便和清除牛的尸体等侮辱性的家务勉强维持生计。他们无力改变自己以种姓为基础的社会地位。没有起义的余地。凡人怎能挑战上帝亲自设立的建筑?社会和宗教的神圣性确保了这一古老制度的绝对持久。贱民们自己被灌输了因果报应的理论,认为他们背负着有辱人格的任务,仅仅是因为他们自己前世的恶行。他们现在的佛法职责是勤奋地执行他们的任务,希望能救赎自己,并渴望在下一个人生中获得更好的生活。一个属于清道夫种姓的人必须尽职地把人的粪便放在他的头上,希望他可以期待在下辈子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