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建城史
汉中城的建设,远远早于汉中地名的起源。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郑)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称(即汉中)”(《水经注》),按西周井田方格网在汉中建城居住。秦厉共公26年(公元前451年),“左庶长城南郑”(《史记·六国年表》)。这是汉中城垣建设最早也是最可靠的记载。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设置汉中郡。汉中建城时间,比汉中一名早二百余年。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所筑汉中城,其“大城周四十二里,城内有小城,南凭流津,北结环雉、金镰、漆井,皆汉所筑也(《水经注》)”。今汉中遗有汉王刘邦驻跸之所汉台,饮马之地饮马池,拜韩信为大将的拜将坛等遗址。隋炀帝大业中(605年—618年),“徒郡城于故城西,南临汉水”(《方舆胜览》)。奠定了今天汉中城的位置。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在隋城基础上重筑兴元府城。此后,汉中城垣未再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