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理论 心理工具名词解释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出生到青年前期(即0-17、18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2、发展心理学狭义上说,就是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广义上说,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
3、关键期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最早起源于动物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他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其短暂的特定时期,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就无法在学会,故又称“最佳学习期”,有人用“早期学习”来代替。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6、跨文化研究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7、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
8.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发生了反射行为。
9.视敏度眼睛区分对象大小,形状微小细节的能力。
10.空间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知觉,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11.深度知觉(立体知觉)对立体物体成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12.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
13.图式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组成。
14.映像感觉印象心理上的再产生。
15.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
16.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17.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步的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的强度,让患者逐步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18.模特塑造法通过模特或榜样,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还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情绪。
19.认知疗法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
20.自我同一感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
21.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22.性别我们通常称谓的“男性”或“女性”。
23.性别角色被社会认同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24.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
25.性别角色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
26.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27.儿童道德认识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28.攻击性行为对人与事物带来伤害性结果的行为。
29.亲社会行为对别人,社会有利的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