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江都的名人

江都的名人

江都的名人

      曾铣(?—1548),江都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长乐县令。嘉靖十二年(1533)召为御史,巡按辽东,因平乱有功,升大理寺丞,后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山西,进兵部侍郎。嘉靖二十五年(1546)前,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曾多次击退入侵的鞑靼军队,屡立战功。嘉靖二十七年(1548),曾铣被严嵩进谗,以“莫须有”罪名谋杀。其冤屈直到隆庆二年(1568)始得昭雪,被追赠为兵部尚书,谥“襄愍”。万历二年(1574),御史周磬呈请在陕西建曾铣祠。乡人亦于江都为他立祠建墓。 

      汪懋麟(1639-1687),江都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内阁中书。举博学鸿词,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罢归后,杜门治经史,从事著述。尝从王士祯学诗,与汪辑同有诗名,时称“二汪”。有《百尺梧桐阁集》、《锦瑟词》 

  

      汪楫(1636—1699),江都人,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工诗,与三原孙枝蔚、泰州吴嘉纪齐名。唐熙十八年(1679)赴京应博学鸿词科,试举一等,被授翰林院检讨,入史馆,与修《明史》,兼修《崇祯实录》。康熙二十一年(1682)四月,作为册封琉球正使,赴琉球国,册封琉球国世子尚贞为琉球国王,并得琉球世缵图。归来后,汪辑曾撰写《使琉球杂录》一书,记述了该国礼仪和山川景物。该书第五卷中记载了他途经钓鱼岛、赤尾屿后为避海难而祭祀时,船上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郊”或“过沟”)即是“中外之界”,这是钓鱼岛早就成为中国领土的证据之一。 

      汪中(1745-1794),江都人,清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 的杰出代表。20岁补诸生。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于古今沿革、民生利病皆博问切究,卓然成家。曾博考先秦图籍,研究古代学制兴废,又为墨子、荀子正辩。工诗文,著有《周官徵文》、《春秋述术》、《广陵通典》、《述学》等。乾隆五十九年(1794)在杭州文澜阁校《四库全书》,因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