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蜀汉大将魏延
诚邀!
世人都认为蜀国大将魏延是“反骨崽”,我却认为魏延是对主公忠心不二的,对蜀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遇事从不畏惧困难,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从不盲从。不过性格上还是不完美的,他太过于自信孤傲,对文官同僚不屑来往,以至于最后身死族灭,落个悲情的下场。
《三国演义》里,魏延出场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这段描写,和关羽关二哥特别相似。历史上,魏延其实也很像关羽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典型的对士兵好,看不起同僚,所以最后也死在这事儿上。
很多人都说魏延一直被诸葛亮压制和制约,不受重用。在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最后因谋反死于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之下,可谓大快人心。其实魏延是忠于蜀汉的,从来没有背叛过,这点陈寿在《三国志》上也专门讨论过。其实这是天大的冤枉,真实历史上,魏延是个悲情人物,他一生对蜀汉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但诸葛亮死后,魏延被安了个背叛的罪名,落了个身首异处、夷灭三族的下场。
魏延有勇有谋,对蜀汉政权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219年,刘备当了汉中王,出人意料地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镇守军事重镇汉中,这事当时震惊了蜀汉全军。要知道,对蜀汉来说,汉中的战略地位实在太重要了。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进可攻,退可守,既是北伐曹魏的军事前沿,又是稳守益州的咽喉要地。当时很多人认为会让张飞来镇守汉中,最后刘备选择了魏延,可见一斑。
魏延军事上具有前瞻性,敢于冒险,不过却和一向稳重著称的丞相孔明向左。魏延最出名的当属“子午谷奇谋”。该计谋效仿韩信当年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取长安,只是后来被孔明一票否决,胎死腹中,实在可惜。
与其说魏延死在长史杨仪和马岱之手,不如说败在自己的性格上。魏延性格过于激进,与诸葛亮在北伐政策上有很大差异,为了继续推行自己的政策,诸葛亮只能忍痛割舍魏延。
总的来说,魏延是蜀国不可缺少的优秀的虎将,对蜀国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由于性格的原因,也是一个悲情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