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名字的由来
北宋司马光撰。
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编年体通史。
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
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十九年。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
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
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