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的古今异义
“除”的今义十分单纯,作动词用只有一个基本意义,即“去掉”。有人用今义附会古语,认为“除官”就是“免职”,“除岁”就是“除去旧岁”……初看起来,似乎也说得通,但仔细考究,便见内中细微差异了。沈括的《梦溪笔谈》说
“除拜官职,谓‘除其旧籍’,不然也。‘除’犹‘易’也,以新易旧曰‘除’,如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易》‘除戒器,戒不虞,’以新易弊,所以备不虞也。阶谓之‘除’者,自下而上,亦更易之义。”
沈括的话是很精辟的。“除”的本义是台阶,《说文·阜部》“除,殿陛也。”殿陛就是宫殿的台阶。《汉书·李广苏建传》“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杜甫《南邻》诗“得食阶除鸟雀驯”,都反映“除”的本义。
台阶需一层一层地易阶而上下,所以引申有交替、更易之义。“除官”不是免职,而是改换新职,“除岁”是以新年更换旧年。查先秦两汉典籍,“除”义多为改换、更易。如
《左传·庄公四年》“令尹鬬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营军临随,随人惧,行成。”杜预注“除道”为“更开直道”。孔颖达疏“除道谓除治新路,故知更开直道。”
《诗经·小明》“日月方除。”毛传“除陈生新也。”
《汉书·景帝纪》“初除之官。”颜师古注“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
前人每每在“除”下加注,正是因为“除”在先秦两汉意义与注释时代的常用义已经不甚相同、而其间差异又很难觉察的缘故。
上面三处,“除”都当“更易”讲,“除道”即改换一条新的直路,“日月方除”指时日更替,也就是今天所谓的“日新月异”。“除官”的意义颜师古以“除故官,就新官”释之,正体现一个“更”义。
“除”字当“去掉”讲,只取“除旧”的一面而不强调“更新”的一面,是后来发展的结果,这种变化十分细微,如果以今义附会古语,意义上便失其准确了。由于其中意义变迁是很细微的,稍不留意,就可能解释错误。只有对前代的训诂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细寻其差异之处,才能避免发生用今天的常用义附会古义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