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家景区介绍
浦江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座落于浦江县城东面12公里的郑宅镇,景区以丰富的古代家族文化和明清建筑组合为特色,景区内保存有郑氏宗祠、昌七公祠、建文井、老佛社等一批重要历史文物,是全国AAAA级景区,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南第一家”座落于浦江县城东面12公里的郑宅镇。景区以丰富的古代家族文化和明清建筑组合为特色,“青山庭院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组独具情味的古镇风貌景点。江南第一家是全国AAAA级景区,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是饮誉中外的华夏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间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景区内保存有郑氏宗祠、昌七公祠、建文井、老佛社等一批重要历史文物。郑氏家祠始建于元初,结构宏敞,风格古朴。宗祠内高悬众多历代名人题匾和联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前厅及拜厅天井内有尊为明初文臣之首宋濂手植的古柏,枝干虬劲,上薄云天。景区内尚有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东明书院、“十桥九闸”和玄麓元代摩崖石刻等古迹遗址二十余处,内容丰富,蔚成群观。而入口区象征九世同居的九座牌坊,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和含义之丰堪称全国之最。
景区不但富有独具特色的古镇风貌,而且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江南第一家数百年间家族人员173人为官无一贪渎,以其清廉家风扬名于世;其168条家规经宋濂整理带至南京,成为明代典章制诰的蓝本,史上鲜见;还有“靖难之变”中建文帝的去向一直是中国帝王著名历史迷案之一,这里也将给出一种解释。
“江南第一家历史”
明朝的时候,浙江浦江有一户人家,被太祖朱元璋敕封为“江南第一家”,这个家就是九世同居郑义门。
洪武十八年,浦江有个恶绅士,一心思想扳倒郑家,去京里告了一状,说义门郑家故意拖欠皇粮,应该重办。太祖有些怀疑,就下了一道圣旨,命家长郑仲德进京朝见。仲德如实禀报说“这几年年成不好,我家年年要拿出许多赈饥粮,救济邻村灾民,自己的存粮确实不多。但皇粮已经全部交清,请陛下圣察。”太祖到过义门,是亲眼看过这户人家的,郑仲德的话当然可信。下朝后,回到宫里,马皇后看到皇上脸色很好,就说“陛下今天精神特别好,大概有什么喜事吧?”太祖说“并无什么喜事,我今天召见了浦江九世同居家长。我一见到这户人家的人,心里就特别高兴。这样的家确实天下少有,明天我要封他们为‘天下第一家’。”马皇后一听,觉得不对,连忙问“那么,皇上算是第几家呢?”太祖被她一问,点点头说“皇后说得对,那就封他们个‘江南第一家’吧。” 朱元璋旌表义门郑家以后,美名传遍了全国。有些大族,本来已经分家多年,大家凑热闹,重新合并起来过生活。过了五年,洪武二十三年,郑仲德再次朝见太祖。献上一个红绫包袱,太祖叫太监打开,原来是一卷郑氏家范。共计168条。太祖从头到尾看了,十分感动,说“郑家同居数百年,孝义之行如松柏长青,实在难得。”当即命太监磨墨,拿来一张大纸,铺在龙案上,亲书“孝义家”三个大字赐给了家长。写孝字的时候,土字刚写了三划,墨迹太淡,太祖说“江南风土薄。”这时宰相站在太祖身边,续了一句道“唯愿子孙贤。”太祖说“续的好。”就把这两句话写在孝义家三字的两边。 第二天,洪武皇命礼部举行旌表郑义门为“孝义家”的仪典,宋濂的学生,后来被称为是“天下读书种子”的方孝孺,做诗两首来贺,其中一首是这样四句 丹书旌门已拜嘉,千所盛典更堪夸。史官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 现在郑氏宗祠师俭厅里,那块“孝义家”的牌匾下面两根屋柱上的一幅对联,还写下这首诗的后两句。 “江南第一家”的匾也挂在祠堂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