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力,学历,学识有什么不同,或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识——是对学习者知识水平的一种认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就属于学识证书,表明进修者完成学习研究生课程,并通过学校组织的课程考试,已经达到了同正规考试入学的全日制研究相同的知识水平。
学力——是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一种认定。符合条件的在职人员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每年5月份举行),成绩合格者授予同等学力证书,表明其已经具备了与正规考试入学的全日制研究相同的学习能力。同等学力证书是一种过渡性证书,它虽然不是学历文凭,但却是在职人员申请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学历——是对学习者学习经历的一种认定。在研究生教育层面是指研究生毕业证书。除每年1月份考研中的全日制统、单独考试和法硕及MBA全国联考外入学的外,其他都不能颁发毕业证书。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即MBA/EMBA、法律硕士(J.M.)、会计硕士(MPAcc)、教育硕士(Ed.M)、公共管理硕士(MPA)等也都没有学历。
学位——是对学习者学术能力的一种认定。学历和学位一般被统称为文凭,学位的含金量高于学历。在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查验求职应聘者具有国家承认的学位证书,基本上就视同其拥有相应的学历证书。在我国,长期以来学历意识占主导,学位授予曾长期中断,恢复学位制还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但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对学位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已经超过了学历。例如,在本科高等院校就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学士学位,而不仅仅是本科学历,即大学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