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钮钟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的五音为“宫商角徵羽”,而此前的考古发现显示,西周时期固定音高乐器的宫调系统皆无“商”声。这套编钮钟其正鼓部的音高出现了两次“商”声,分别出现在相邻的两个八度里,“通俗地讲,过去的乐器只有四声,‘五音不全’。这套编钮钟‘五声齐备’,是揭示编钟发展历程的一次重大发现”。
方勤进一步解释,从编钟的发展历程看,2013年在叶家山墓地出土的一套5件编钟,是最早的成组编钟之一,年代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能发“宫”“角”“徵”“羽”四声,无“商”声。
此次在郭家庙出土的编钮钟,年代在公元前700年,它在叶家山“周原四声”(“宫”“角”“徵”“羽”)的基础上,增加了“商”声,构成了“五正声”的宫调系统新格局。这套编钮钟是对叶家山西周早期编钟宫调系统的继承,也是对旧有格局的发展和完善。
郭家庙编钮钟在“一钟双音”结构上还出现了一些改变,增强了乐钟演奏旋律和变换调式的能力。方勤说“这些变化中,有一部分特点和公元前433年前后的曾侯乙编钟一样。所以它是曾侯乙编钟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