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时的实力对比
众所周知,三国鼎立时期,三大政权都拥有了自己的领土和政治手段。那么在鼎立时期三大政权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将三大政权的经济,领土大致面积,以及武将进行了对比;由于人口争议过大不加入对比。结果如下
魏国
魏国(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
首都洛阳;
国家领袖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国家所拥有州荆州,青州,兖州,豫州,扬州,徐州,凉州,冀州,幽州,并州,雍州。
魏武将
大司马曹仁、曹休、公孙渊
大将军夏侯敦、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赵俨、刘放、孙资、王昶、赵酆、司马望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公孙恭、黄权、郭淮、孙懿
卫将军曹洪、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德
辅国大将军甄温
抚军大将军司马师、司马炎
征东大将军曹休、诸葛诞、石苞
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王昶
镇东大将军诸葛诞
征东将军曹休、满宠、胡质、胡遵、州太
征西将军夏侯渊、张郃、赵俨、夏侯玄、郭淮、陈泰、司马望
征南将军曹仁、夏侯尚、王昶
征北将军程喜、何曾
镇东将军臧霸、诸葛诞、母丘俭、王基、石苞
镇西将军曹真、邓艾
镇南将军张鲁、黄权、母丘俭、诸葛诞、王基、王沈
镇北将军吕昭、刘靖
前将军张辽、满宠、郭淮、文钦、李辅
左将军于禁、张郃、郭淮、母丘俭、司马亮
右将军乐进、徐晃、夏侯霸、司马由
后将军朱灵、文聘、曹洪、牛金、钟毓
经济分析魏在三国之中占据长江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户六十六万余,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推行屯田制,组织流民耕种官田。这使得恢复社会秩序,增强魏实力。魏重视农业的另一实证是其大兴水利,其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在三国中首屈一指。
蜀国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
首都成都
国家领袖刘备、刘禅
国家所拥有州益州,荆州
蜀武将
大司马蒋琬
丞相(大将军)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左)、阎宇(右)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济(右)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懿、邓芝、夏侯霸、张翼(左)、廖化(右)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辅国大将军董厥
镇西大将军姜维、胡济
镇北大将军王平
镇南大将军马忠、张翼
征西大将军魏延、张翼、宗预
前将军关羽、李严、袁琳、邓芝、胡济
左将军马超、吴懿、向朗、句扶、郭循
右将军张飞、诸葛亮、高翔、辅匡、阎宇
后将军黄忠、刘琰、吴班、刘邕、宗预、姜维、张表
辅汉将军李严、张裔、姜维
镇东将军赵云
镇南将军辅匡
镇北将军魏延
镇军将军赵云
征西将军陈到、姜维
征南将军赵云、刘巴
征北将军申耽、黄权
经济分析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
吴国
首都建业,武昌
吴国(229年5月23日 —280年5月1日)
国家领袖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国家所拥有州扬州,荆州,交州,广州
吴武将
大司马朱然(左)、全琮(右)、吕岱、滕胤、丁奉(右)、施绩(左)、陆抗、诸葛靓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谨、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诸葛诞、张布、朱宣
车骑将军朱然、刘纂
卫将军士燮、全琮、滕胤、全尚、孙思、濮阳兴、滕牧
武卫大将军孙楷
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
镇北大将军文钦
镇西大将军陆逊
前将军吕范、朱桓、唐咨、钟离牧、孙秀
左将军诸葛谨、朱据、留赞、华融、丁奉、张布
右将军步骘、潘璋、孙宪孙越、诸葛靓
后将军贺齐
镇军将军孙懿、陆抗
抚军将军步协
征西将军留平
征北将军朱然、陆抗、陆凯
镇东将军施绩、朱琬
镇南将军吕岱、孙懿、朱异、滕循
镇北将军孙韶、全绪
安东将军徐盛
平北将军潘璋
安南将军吕岱
威北将军诸葛恪
经济分析孙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主要靠航运。江南也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
综上所述,在鼎立时期的魏国一直到后来都是最强盛的,蜀国在拥有荆州时依然也是第二位。当时的吴国只能排在最末,可是由于后来的各种原因,却导致了蜀国在三国中最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