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杨家后人有什么特征

杨家后人有什么特征

杨家后人有什么特征

杨姓人性格鲜明,生机勃勃,奋发勇为,活力四射,有很强的创造和拼搏精神。

1、从表现出的才干看,主要突显在政治、军事方面,其次是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科技方面。

政治家代表人物有杨敞、杨震、杨彪(东汉名臣,官至太尉)、杨坚,五代吴国开国君主杨行密,明朝“三杨”及杨廷和、杨一清、杨继盛,清代杨秀清,现代杨尚昆等;将军代表人物如晋代车骑将军杨骏,北周名将杨纂,北宋杨家将,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现代杨虎城、杨成武、杨得志、杨勇等。

哲学家、思想家代表人物有战国时期的杨朱,西汉哲学家杨雄、东汉的杨震既是政治家,又是思想家,三国西晋哲学家杨泉,北宋理学家杨时,南宋哲学家杨简,现代哲学家杨献珍、杨国荣等。

文学艺术代表人物有西汉的杨雄,既是哲学家,又是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东汉末期文学家杨修,初唐著名诗人杨炯,明朝文学家杨慎,北宋文学家杨亿,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现代著名文学名家、翻译家杨绛,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著名诗人杨牧,当代著名舞蹈家、独创“孔雀舞”、名冠中华的杨丽萍和著名歌唱家杨洪基等。

尤其是杨慎,是明朝最大的学者,也是非常优秀的诗人,他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写得悠远苍凉,时空辽阔,意境恢宏,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成为主题歌,巧合的是,唱者也是杨姓人即著名歌唱家杨洪基,他的声音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磁场效应极大,美学效应极高。这首歌使他成为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男歌唱家之一。

此外,科学技术方面杨姓人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代表人物,如中国古代少有的数学家杨辉,字谦光,南宋钱塘(今杭州)人,他署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当代有著名基础数学家杨乐,江苏南通人,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函数模分布论、辐角分布论、正规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突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1970年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地方做出多了项贡献。还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航天部总工程师、“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杨嘉墀(chí)。

2、杨姓人铁骨铮铮,世代忠烈,正气浩然,义胆侠肝,有强烈的为国为民情怀。

如杨震清正廉洁、正直无私、疾恶如仇、敢于直谏,后被奸臣陷害;杨震的直系后裔、东汉末太尉杨彪继承家风,揭发黄门令王甫佐门生勒索各郡财物七千余万,王甫被判死罪,国人无不拍手称快。献帝时,董卓欲迁都长安,百官无敢异议者,只有杨彪力阻,因而被免职。董卓死后杨彪复职为太尉,因为不随波逐流,后为曹操所忌,诬以大逆,孔融力救始免。后来,其子文学家杨修为曹操所杀,于是闭门不仕十余年。杨彪至死仍自称汉臣,“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汉魏六朝三百家集》)

尤其是北宋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满门都是民族英雄,万古流芳,从北宋到今天,杨家将的事迹代代相传,街头里闾,官员百姓莫不知道杨家将为国为民族尽忠的忠烈事迹,莫不为杨家将被奸臣陷害而深深惋惜。

官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的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假传圣旨,将杨继盛廷杖一百,投入死囚牢,好心人送与蚺(rán)蛇胆一具,说是可解血毒,杨继盛拒绝,曰“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杨继盛自行割下腐肉三斤,断筋二条,受尽三年狱中折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初一,严嵩授意刑部尚书何鳌,将继盛与闽浙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苏松副总兵汤克宽等九人处决,弃尸于市,临刑有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于后人补!”继盛妻殉夫自缢。其血性气质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燕京士民敬而悯之,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并以其妻配祀。死后十二年,隆庆皇帝立,追谥“忠愍(mǐn)”,建“旌忠祠”于保定。

3、杨姓人的个性十分执着,不随波逐流,坚守信念,至死不变,是杨姓人的又一重要特征。杨震在黄金面前毫不动心而留下著名“四知”的典故,前面提到的东汉太尉杨彪、明朝官兵部员外郎杨继盛都具有这种品格。再如和张学良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迫害致死的现代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也具有这种品格。

“程门立雪”就是杨姓人求学问时执着的著名典故,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从小聪明伶俐,四岁入私塾学习,七岁能写诗,八岁能作赋,人称神童。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杨时尽管学问很深了,但还是虚心求教。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途中,与他的学友游酢(zuò),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和游酢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匆匆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游酢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和游酢冷得发抖。游酢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了。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