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古代主管外交的机构

古代主管外交的机构

古代主管外交的机构

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古代管理外交事务的部门是什么。

一提到这个问题网上很多回答都是鸿胪寺,其实恰恰忽略了另一个更加知名且重要的部门——礼部

先说鸿胪寺的由来,最早从周代起,名曰大行人,设中大夫两人,掌接待大宾(诸侯)、大客(孤卿)之礼仪。秦朝叫典客,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掌管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接待、交往事务。(以原行人署,属邦署合并扩大,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汉朝实行分封制,因此在汉朝时掌管各诸侯国的纳贡等事)汉景帝时改为“大行令”,汉武帝改为“大鸿胪”。王莽改为“典乐”,其属官有行人、译官等。东汉罢置。至北齐,设鸿胪寺,隋唐有典客署,属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鸿胪寺主事的有卿、少卿、丞、主簿。主官为鸿胪寺卿,鸿胪寺是正四品衙门。

再说说礼部。礼部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其中有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其中,科举和外交是礼部的主要职责。主客司有主官郎中、 员外郎 、主事、笔帖式、经承等,郎中为正五品。要是按礼部说郎中上面又有尚书(明朝正二品各朝代不同)、侍郎(明朝正三品)。

外交方面,外国来使的接待以及国书投递等工作皆有礼部负责,鸿胪寺负责的是外国使臣朝见皇帝时的礼仪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