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民族音乐与舞蹈是什么干什么的

民族音乐与舞蹈是什么干什么的

民族音乐与舞蹈是什么干什么的

民族音乐舞蹈虽然属于两个对立存在的艺术形式,但是它们的共存共生说明了音乐和舞蹈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的。音乐与舞蹈契合点就在于对节奏的把握。节奏既是音乐的骨架,同样也是舞蹈的骨架。各个民族歌舞的不同风格主要表现在节奏和乐器的不同运用。

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关系

(一)音乐决定着舞蹈的风格和结构

民族舞蹈和音乐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现共同的内容。因而,舞蹈和音乐会在某种程度上形成统一,达到音律上的和谐。民族舞蹈和音乐的风格体现了地方音乐的节奏、旋律。对民族音乐来说更多时是由舞蹈来配合音乐,而不是反之,因为这是民族音乐的作用和性质所决定的。在具体的表现时,音乐的风格特征决定了舞蹈的样式、动作、速度,节奏等。山东秧歌就有很明显的汉族民歌的特点,曲调热闹活泼、欢快风趣特点,音乐节奏性强,感情热烈、丰沛,这些因素决定了舞蹈动作幅度大,动作形式夸张,具有很强的爆炸力。体现了浓浓的山东胶东风情。相对于山东民歌,蒙古音乐的曲调绵软悠长,充满了哀怨、沉思之意,配上蒙古舞蹈稳健、典雅,形式优美,使蒙古歌舞含有一种深邃的感情。

民族的音乐与舞蹈始终是共存共生的。和谐的音乐与舞蹈不论是对音乐的情感抒发亦或是对舞蹈形体造型的设计都是极其重要的,既能够烘托气氛又能够增强艺术感染力。民族音乐的风格通过形体动作的“语言”抒发了不同民族内心的感受,这种有韵律的舞蹈运动,又可以伴随着音乐的的节奏、旋律达到思想意识上的统一。对于音乐及舞蹈两者的重要性,苏联著名的芭蕾舞剧编导扎哈罗夫说过,“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中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

(二)民族音乐和舞蹈互相融合

民族音乐和舞蹈虽然属于两个对立存在的艺术形式,但是它们的共存共生说明了音乐和舞蹈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的。音乐与舞蹈契合点就在于对节奏的把握。节奏既是音乐的骨架,同样也是舞蹈的骨架。各个民族歌舞的不同风格主要表现在节奏和乐器的不同运用。在四分音符为一个节拍的运用上,朝鲜舞运用多半是带附点的,新疆舞则采用的是切分音.西藏舞却又有不同,它的节奏是平均。不同民族歌舞韵律的差异甚至到了对细节的细微处理,节拍中的小动作节拍的变化才能显现不同民族的不同性格。如新疆舞,有时仅仅是在羊皮鼓上拍打出一连串音乐旋律,似乎就能看到眼球有一位少数民族族姑娘在翩翩起舞,整个人也不由自主的开始舞蹈起来。通过音乐的旋律,一样可以体现出舞蹈的内涵。这种相互依存、互相融合的关系,充分说明音乐是舞蹈的最佳伴侣,舞蹈与音乐形影不离。

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同根同源,是各民族劳动生活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讴歌生活、抒发情感最直接、最朴素的方式。通过同样的节奏,音乐和舞蹈相互辉映,共同创造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式,表现了我国不同民族的性格和特色。

(三)民族歌舞有广泛性和自娱性,有特有的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