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蚁溃堤意思是什么
群蚁溃堤(拼音:qún yǐ kuì d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韩非及其后人《韩非子·喻老》。
群蚁溃堤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群蚁溃堤(拼音:qún yǐ kuì d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韩非及其后人《韩非子·喻老》。
群蚁溃堤(溃:溃决)指细小的蚁洞可以使堤防溃决。比喻细小的漏洞可酿成大的灾难。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群蚁溃堤成语出处
先秦·韩非及其后人《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群蚁溃堤”。
群蚁溃堤成语故事
河流堤防是中国古代在同洪水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春秋时已有很多堤防。到战国时,随着铁制工具的大量应用,促进了黄河下游地区的开发,人口增加,城市兴建,因而使黄河的堤防有很大的发展。
当时黄河下游河水流过的地区主要有齐、赵、魏三个国家。齐国地势较低,首先受黄河洪水危害,于是便在离河二十五里处筑堤以防洪。齐国有了堤防保护,洪水威胁转移到赵国,于是赵国也在离河二十五里处建起堤防,以保护自己。位于上游的魏国跟着齐、赵行事,也筑起大堤保护本国的地盘。各国堤防相邻的部分,有着共同的利害,便将这部分堤防互相连接,形成了长达千里巨龙似的堤防,使黄河水乖乖地流淌。
随着大规模修堤,防护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并涌现出了一批筑堤、护堤的专家。魏国的白圭就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位专家。当时的文学家韩非高度评价白圭说,千里长的大堤如果不注意,一个蝼蛄洞或蚂蚁洞就可能引起溃决。而只要有白圭巡视大堤,他会及时发现洞穴,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就能保证没有决堤的危险。
堤防的出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从技术角度讲,堤防的应用也标志着治河方法达到了新的水平。上古时代鲧治水采用“拦阻”法,大禹治水改为“疏导”法。由“拦阻”到“疏导”这是一个进步。堤防的修建,可防止洪水漫溢出河槽,从而大大提高防洪标准,这是治水的又一个进步。它的创造者就是战国初期魏国的白圭。他在巡堤时,仔细寻视,一发现小洞,即使是极小的蚂蚁洞,也不让漏水。正是在战国时期大规模修堤的实践中,古人积累了经验,涌现出像白圭这样的筑堤、护堤专家,并且留给后人“群蚁溃堤”的警句。
群蚁溃堤成语寓意
许多时候人并不是被大事打倒,而是败在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上。大是大非面前,人们往往会格外地警惕,时刻绷紧戒备之弦,但对一些小事小节却往往不以为然,结果不知不觉栽了跟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演进过程,当存在微小的安全隐患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处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造成严重的后果。小节不拘,终累大德,因小失大,终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人们要常思“忽微”之害,谨防微利之诱,善于以小警大、小中见大,顾大局且修小节,不仅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把握住白己,在细节上小事上也严格要求自己。
群蚁溃堤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群蚁溃堤”指细小的蚁洞可以使堤防溃决。比喻细小的漏洞可酿成大的灾难。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始皇虽神圣,国民即微小,准诸足寒伤心,民怨伤国之理,能无群蚁溃堤之日耶? ”
老谭《成语进行时》:“纵使嘉庆皇帝杀了富可敌国的权臣和坤,也阻遏不住群蚁溃堤之势,国运自然日贫日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