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人给家足意思是什么

人给家足意思是什么

人给家足意思是什么

人给家足,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人给家足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人给家足,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这则成语意思是家家户户生活富足,衣食充裕(给:富裕,充足)。其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人给家足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 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 虽百家弗能废也。”

后人由此剪裁出成语“人给家足”。

人给家足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儒家的反对派,它就是墨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名翟,相传原来是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作为一个学派的创始人,人们可能以为他是读书人出身。其实不然,他是工匠出身,有一双勤巧的手,有制造机械的技能,并且懂得军事。墨子自称“贱人”,但对诗、书非常熟悉。他曾经学过儒学,只因不满它繁琐的“礼”,后来才另立新说,提出“非儒”的主张。和春秋战国时期其它学派不同,墨家学派的成员多半和墨翟一样,来自下层社会,出身于平民小生产者,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住的是低矮的土房,屋顶上盖的是没有修剪过的茅草。他们吃的是粗茶淡饭,用豆叶子做汤;盛饭用泥土碗,盛汤用瓦器。夏天穿粗麻衣,冬天披鹿皮袄。墨家的成员就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他们互相救助,严守纪律,服从首领。如果在别的诸侯国做了官,要把俸禄的一部分交给墨家团体;谁的行动违反了墨家精神,谁就可能被召回。墨家的人死了,只用三寸厚的桐木板做个简陋的棺材,丧礼也非常简单。
水族观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