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澹泊明志意思是什么

澹泊明志意思是什么

澹泊明志意思是什么

澹泊明志(拼音:dàn bó míng zh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澹泊明志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澹泊明志(拼音:dàn bó míng zh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澹泊明志(澹泊:也作淡泊,清净恬淡,不图功名利禄)指性情恬淡,不图名利,从而显示自己的志向情趣。偏正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澹泊明志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澹泊明志”。

澹泊明志成语故事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在帮助刘备和魏、吴两国争夺天下之前,他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他隐居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和妻子、儿子住在一个简陋的茅草屋中,生活过得非常艰苦。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因为艰苦的生活就放弃自己的志向,即使日子过得再苦,他也不会随意妥协,他不愿意和那些污浊的人混在一起,他要一直保持自己高洁的志趣。

诸葛亮曾写给儿子的一封信,文中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对儿子进行告诫,也是诸葛亮治学和做人的经验之谈。文中突出一个“静”字,即要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与“静”字相对立的是“躁”,失败无不与一个“躁”字紧密联系着。 其大意为:“君子的德行,是靠静来修身,靠节俭来养德,不淡泊功名利禄就无以表明自己高尚的志向,不做到集中精力就难以高瞻远瞩。学习必须集中精力。才能是从学习中来的,不学习就无法提高与扩展才能,没有远大的志向在学习上也就难以有成就。过度的享受就不可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个人的年华与时光是同时逝去的,意志与时间也一同消失了,就像枯枝落叶一样凋败着,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到了晚年才守着破屋痛惜过去,这怎么来得及呢!”

澹泊明志成语寓意

充满欲望的生活,私心会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燥热;而淡泊的生活,私心则会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般沉淀透明,这时高远纯洁的志向才会浮现,来主宰飘荡不定的内心。为道而奔走列国的孔子、在陋巷而乐以忘忧的颜回、在山林陶然忘世的陶渊明,他们虽然生活在自然素朴的宁静之中,却志身于道义的追求。成语告诉人们,只有在淡泊的生活中明确志向,才能在宁静中达到思虑深远。顺境、逆境都无法改变高洁的志趣、高尚的品格,顺境中保持平常心态,不骄不躁。逆境中恬淡乐观,不争不抢。在宁静的心境中思考,才能使思维在高处翱翔,坚持以深邃的眼光和宏大的气魄认识世界。

澹泊明志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澹泊明志”指性情恬淡,不图名利,从而显示自己的志向情趣。偏正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未尝不处处流露。”

溥铨《我的家庭“庆亲王府”片断》:“澹如斋的寓意,当是根据‘澹泊如水’‘淡泊明志’二语来表示自己的胸襟的。”

澹泊明志成语辨析

澹泊明志—清心寡欲

“澹泊明志”与“清心寡欲”意义相近,两者皆有性情恬淡的含义,区别在于“澹泊明志”偏重于“明志”,强调志向远大;“清心寡欲”偏重于“寡欲”,强调没有名利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