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以目意思是什么
道路以目,汉语成语,拼音dào lù yǐ mù,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出自《国语·周语上》。
道路以目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道路以目,汉语成语,拼音dào lù yǐ mù,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出自《国语·周语上》。
道路以目释义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道路以目出处
《国语·周语上》: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道路以目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人们在暴政下没有自由。
道路以目故事
周厉王时的百姓民怨问题,历史上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要算周厉王禁谤了。周厉王施政暴虐,受被他宠信的大臣荣夷公唆使,改变周朝原有的制度,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怨沸腾。 召公(召康公的后代穆公虎,世代辅佐王室,封地在召。今陕西岐山县)就对周厉王说:“老百姓已经受不了啦,”厉王不听劝谏却采用特务手段对付人民,他派人去卫国(河南淇县)请了很多巫师,在首都镐京(陕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回大街小巷,偷听人们的谈话,凡经他们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即行下狱处决。这样一来,举国上下不再敢对国事评头论足了,就是相互见面,也不乱搭腔,而是道路以目。周厉王高兴地对召公说:“我能够统一思想,不再有人敢胡言乱语。”借这机会,召公就发表一通常常被后世引用的高论:“您这是强行封老百姓的嘴,哪里是老百姓真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了啊。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老百姓也是一样的道理啊,”但是,周厉王不听劝告,老百姓还是敢怒不敢言。
3、年后(公元前842年),平民们最终不堪忍受,自发地组合起来攻入王宫,把暴君放逐到一个叫彘(今属山西)的地方。史称“国人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