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不朽意思是什么
死而不朽(拼音:sǐ ér bù xiǔ)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八》。
死而不朽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死而不朽(拼音:sǐ ér bù xiǔ)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八》。
死而不朽(不朽:永不磨灭)指人虽死了,思想、事业等留存后世,永不磨灭;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死而不朽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八》:“鲁襄公使叔孙穆子来聘,范宣子问焉,曰:‘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子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周卑,晋继之,为范氏,其此之谓也?’对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先大夫臧文仲,其身殁矣,其言立于后世,此之谓死而不朽。’”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死而不朽”。
死而不朽成语典故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
范宣子问穆叔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穆叔不清楚范宣子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没有马上回答。
范宣子以为穆叔答不上,得意地说:“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朝后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则是唐杜氏。周王室衰败以后,由晋国主持中原的盟会,执政的是范氏。所谓‘死而不朽’,恐怕说的就是这个吧!”
穆叔听他这样说,觉得很不人耳,便说:“据我所听到的,这叫做世禄,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禄位,而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已经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种。死了以后,他的话世世代代没有被人们废弃。所谓‘不朽’,说的是这个吧。”他接着又说:“我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如果能做到这样,虽然死了也久久不会被人们废弃。这叫做三不朽。若只是保存和接受姓氏,用来守住宗庙,世世代代不断绝祭祀,那是每个国家都有的,不能说是不朽。”
死而不朽成语寓意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孔子因其独特的政治主张与教育思想而被后人奉为“圣人”,李世民因其开创的“贞观之治”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明君的代表。他们的成就不容忽视,历史因为有他们而熠熠生辉。历史学家卡曾斯曾说过:“死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虽生犹死才是。”死而不朽的人物将永留史册,但真实的人生还在继续,唯有做到“生如夏花般绚烂”、才可能拥有“死如秋叶般静美”,只要曾经付出过、努力过,只要“活在活着的人的心里,就是没有死去”。
死而不朽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死而不朽”指人虽死了,思想、事业等留存后世,永不磨灭;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汉·佚名《大司马吴汉诔》:“征兹海内,公其攸平。泯泯群黎,赖公以宁。勋业既崇,持盈守虚。功成即退,挹而损诸。死而不朽,名勒丹书。”
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窃闻生为贵臣,车服昭其令德,死而不朽,谥号光大其名。”
唐·韩愈《李元宾墓铭》:“寿也者,吾不知其所慕;天也者,吾不知其所恶。生而不淑,孰谓其寿?死而不朽,孰谓之天?”